日本防卫省刚出炉的2025年防卫白皮书,爆出个硬数据:中国现役的四代、五代战斗机总数到了1668架,比2024年的1588架多了80架,涉及歼-10C、歼-15、歼-16和歼-20这四款。
说起来,这数据和不少人平时的印象不太对得上。这几年总听“歼-20一年能产100多架”的说法,不少人就觉得现代战斗机造起来不难,无形中把咱们自己战机更新换代的速度想快了。就拿美军来说,2026财年的采购计划调整后,空军要拿24架F-35A和24架F-15EX,海军(包括海军陆战队)要26架F-35B/C,加起来76架,比咱们这“80架”还少点。更有代表性的2024财年,美军空军买了72架,海军35架。
把日本统计的这80架拆开看,歼-15舰载机只多了10架,剩下70架都是空军的。就算跟美国空军比,70架也算是旗鼓相当了。只不过咱们能搭载战机的航母数量还太少,海上航空这块儿被拉开了差距。歼-20一年产30架听着不多,但实际上,咱们以前歼-11B、歼-16生产最快的时候,一年交付也没超过40架。再看刚打完高水平空战的巴基斯坦,中型的歼-10CE才买了20多架,对“歼-20E”最多也只盼着20架,这么看“30架”真不算少了。
30架歼-20,放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,都足够改变地区局势。
不过,跟美军采购的新机里F-35占比极高比起来,咱们这边还在大量生产四代半战机,这确实是个事儿。好在这情况快变了——随着歼-20A和歼-20S亮相,看得出来咱们正打算同时列装单座重型空优、双座重型多用途战机,这俩加起来一年产超40架是有盼头的。歼-35和歼-35A赶在福建舰服役前量产,让外界松了口气,沈飞那片大厂房,就是中航工业要大干一场的明证。按歼-10C和歼-16巅峰时期的产能算,再加上海军急着扩充隐身舰载机规模,单是国内订单,支撑一年40架的产能没问题。
中型机最大的优势本来就是性价比。
按设计单位早年“一机四型”的规划,歼-35应该也有双座型号。要是歼-20S量产后表现不错,说不定歼-35量产初期就会推出双座多用途型号——当年歼-10早期就是和双座的歼-10S一起生产的。再算上出口订单,这就能有一年30架左右的产能。所以理想情况下,两年后咱们五代机的产能真能涨到一年120架左右,其中大概90架给国内用。按30年的使用周期算(产能不可能年年拉满),足以维持一支2000多架战机的海空队伍。
舰载航空兵的增长确实挺明显。
而靠着冷战遗产的美国海空军,现在装备的战机总数也就不到3000架。而且因为F-35产能一直没达到理论最大值,还有将近一半要出口,所以这个规模还在缩小。像美国空军今年只买48架战机,却退役了300多架,其中70多架是F-16和F-15。随着这些冷战时期生产的战机平均机龄快到40年,以后退役速度只会更快。要是到时候F-35产能还上不去,美军战机规模就会慢慢往2000架靠。
美军四代机老化的问题相当严重。
另外,在五代半战机技术逐渐成熟的当下,中美围绕六代机的竞争已经开始了。目前歼-36和歼-50都在朝着2030年服役的目标推进,美国的F-47则把目标定在了2029年。不过,有歼-20和歼-35的成功在前,再看歼-36和歼-50的试飞情况,2030年量产问题不大。而目前连影子都没见到的F-47,可就不好说了。些许的数量差距还动摇不了局势,但要是再加上质量优势,那可就不一定了。
国汇策略-股票配资咨询-配资平台网-股票配资入门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